top of page

第八遍還是第九遍?

  • Writer: mwchau6-c
    mwchau6-c
  • May 23, 2017
  • 3 min read

(Picture from:http://www.twword.com/uploads/wiki/11/1a/451954_9.jpg)

五月十五日,第二十四集,完。

距離離開羅馬尼亞還有十日,我又一次看完最後一集《棟篤神探》。

呼,從一月開始,你又陪我走過一段旅程。

第八遍還是第九遍呢?我數也數不清。大慨從零九年開始就養成一年看一遍的習慣。

從第一遍看的笑個不停,到第三、四次看,在心裡暗暗為情節精妙而拍掌。再到後來開始對戲劇有興趣的時候,會慢慢觀察各個人物塑造。直至今次,邊看編劇書,邊欣賞故事佈局的驚為天人。每一個《故事》中的編劇原理,《棟》中都為我提供了具體的正面例子。

但《棟篤神探》對我而言更多的是,像一個親人。

一個在時間迴廊裡站著不走的親人。我婆。

無論我把那些特質扔掉多少次、想放棄多少次。她都會彎腰幫我拾回來,掛著祥和的笑容對我說:「袋翻穩啦,呢啲野,對做人好緊要架!」

9年,在我建構人格的最重要時期,每年一會,如每年補打一針思想流感針。如果九型人格有戲劇(板),我將會是棟篤神探型。即使還未能到達,也會是我理想的存在模式。

當我每次質問戲劇對社會有甚麼實質貢獻時,《棟》都能替我回答。把我從那堆廢棄的紙團中拾回來,恬淡地向我遞來一枝筆,讓我繼續坐在桌前安心寫作。

此時李慧慧或會兇巴巴地說:「你唔駛旨意放棄啊!繼續寫!」然後又是一抹元氣滿滿的笑容。

所以我想做喜劇,為這個累到日落的城市,重新加_一點力量。

這也能解釋到為何我不擅長向別人分享自己的悲觀。我怕雪太多,屋頂總有一天會塌下來。

其實這是一種病,看完《故事》之後才明白到,寫作唯一的真諦就是誠實。

無人可以偽裝成另一位風格的作者,去為別人說著他們的人生觀,這與逆水行舟無異。亦無人有權質疑別人寫的文字。對於相對沈重悲鬱的文字,你有兩個選擇,一,放下書本;二,放下自己,好好感受作者的世界。

沒有悲鬱,怎麼可能?只是不擅長分享,才選擇用雲淡風輕的口吻去面對別人。這是我的心理潔癖。

正正因為有,在悲鬱谷裡嗚呼哀哉的時候,有我婆的陪伴。有我婆伸手把我拉起來,用暖烘烘的毛巾為我擦乾頭髮上結的冰霜,使我安坐在火爐旁,陪我,一點一點為那個熄滅的火爐重新加柴,使我能繼續保持溫度。

所以,我都想成為這樣的一個啊婆,為無名的孩子在冰天雪地中不斷加柴。

我眷戀這套劇,更多原因是我眷戀2000年代之初。

那個還沒有whatsapp、facebook、instagram的年代。那個想念一個人要撥動腦裡緊記的那組號碼,等待、緊張、祈求的年代。

那時的溝通是即時、有溫度、有耐性而善解人意的。

不怕直言,我討厭whatsapp。比起msn,whatsapp已經替每一個用家預設了他們每一個、每一天、每一刻都有空。

但人又怎會每一刻都有空?

常常發呆空想時,希望whatsapp可以加設一個新功能,把信息分類實用性問題和日常性聊天。如果是需要用家即時回覆的事,以一個欄目顯示,而其他的,就讓他們懶洋洋地躺在日光下曬曬太陽等我。

這種想法實在太過要不得,難道不知道別人一秒鐘幾千萬上落嗎?還不快快去回覆whatsapp!

可是呢,msn就宛如一個善解人意、風情萬種的女子,在楊柳樹下清心等你。

聊天也要講緣份,講時機,「叮咚」一聲你等的人從熒幕的右下角跳出,上線。每每使你連心臟也差點跳出來。

這樣的偶合,使熒幕裡面跳躍出來的每一個字也充滿詩意。

Recent Posts

See All
開學之後

開學之後的第一日假期 今日本身諗住溫書創作,但唔知點解喺屋企攤咗成日,瞓喺床到望住窗外嘅風景發呆。 雖然心情沒有起伏,但這種平靜卻讓我更覺得放假真好。<3 之後喺度玩手機半日,聽住歌做massage,做facial,跟 Coffee 做舒緩肩頸嘅 yoga 雖然無任何...

 
 
 
妹之sing con

那時候想快點逃出中學,今天看來卻想再讀一次。 今早,我潛入了妹妹的學校看 sing con 決賽。(決賽開放給校友,so... XD) 鬧鐘沒響,起床時我還有一秒遲疑去不去,這個鐘數,去到表演已經開始。 但想到我妹在中學僅餘的時光,又想到她離長大成人的距離,還是去了,去了。...

 
 
 
Single post: Blog_Single_Post_Widget

©2016 BY SHARE SHADOW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